|
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助力“太空郵遞員”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
來源:科研計劃處 時間:2017-04-21 點擊數:
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,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按預定"零窗口"成功發射。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在天舟一號任務中,承擔了儀表照明、結構機構以及熱控分系統共30臺/套單機研制任務,包括綜合顯示單元、語音單元、艙門快速檢漏儀以及交會對接、艙內照明設備等重點單機。這些設備在天舟一號在軌運行中的綜合狀態監控、顯示,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過程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天舟一號是我國首次發射的貨運飛船,是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任務的收官之戰,將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和天地貨物運輸兩大關鍵技術,對我國建設長期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具有重要意義。 在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配套的天舟一號單機產品中,單機數據處理平臺在原載人飛船數據處理平臺基礎上進行改進升級,數據處理速度成倍提升;采用了視頻疊加技術,視頻處理能力大幅提高;液晶屏由原6.5吋液晶顯示模組改進為12.1吋紅外觸摸顯示模組,顯示內容更加豐富、顯示界面更加友好。此外,首次使用了510所自主開發的專用元器件——100V混合厚膜電源,該產品創新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,實現了混合集成電路的元器件國產化——多項新技術的應用是天舟一號產品的一大亮點,也是研究所"創新驅動"理念的集中體現。 在產品研制過程中,出現了諸多技術難點,集中體現在復雜單機的更新換代上。如綜合顯示單元研制,該設備在神舟飛船階段使用了8031數據處理平臺,隨著某硬件電路以及復雜主機處理芯片的發展,原8031數據處理芯片的計算效率、通信的不穩定性弊端越來越明顯,更新換代成為必然。在研究所尚未掌握新型芯片的特性及缺乏工程數據積累的情況下,總體要求明確。面對緊迫的研制進度,研究所迅速抽調精銳力量,組建隊伍,集智攻關。對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策劃,4項內容并行開展,在兩個月時間內,完成了驗證、測試、摸底試驗及頂層方案,順利掃除障礙,為初樣產品的研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 在研制過程中還遇到了經費總量縮減、研制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。研制隊伍上下一心,統一思想,排除萬難,從規范外協定價、元器件選型以及結合事業部改制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,有效控制了成本。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之后,載人空間站任務全面鋪開,研究所載人航天隊伍在精神上將繼續發揚"敢啃硬骨頭"的作風,嚴字當頭、不辱使命、砥礪向前,在業務上實現橫向拓展、縱向提升。在做好原有儀表照明、結構機構分系統設備適應性改進的同時,承擔好新開拓的復雜產品載荷適配器、機械臂操作臺、主動電位控制系統、云臺投光裝置等產品研制任務,為我國空間站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。將按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路開展工作: 1、以任務為導向,勇于擔當。 "走出去",尋求潛在需求,承擔更多、更難的空間站攻關任務。這不僅是為國家的國防建設添磚加瓦,也是彰顯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型號任務承擔能力的要義。 2、提前抓、科學干。 在任務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,提前抓、科學干是防止短線、風險項目出現的最佳方式,是不影響整體發射規劃的最有效措施。 3、急總體之所急,想總體之所想。 解放思想,站在型號總體高度,從全局眼光看問題,是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
|